星期五, 5月 18, 2012

[Addon] 議員票數自動標籤系統 --- 票數的意義

前幾日在facebook上看見這個Bookmarklet,可以很簡單地在每段新聞上加上議員/政黨選舉時的票數,用以"將議員的認受性清楚標示,而非空泛地談民意"(引述原文)

使用和安裝算是容易,而且有簡單的教學,不怕不懂安裝和使用 。不過中間還寫得不好,好幾次出現~~~


另外就是我其實絕大部份時間是在手機上看新聞,就算用上Mobile版本的Firefox或Chrome,都是用不著Bookmarklet的,雞肋......雞肋......

但細想一陣,這個議員票數自動標籤系統有多大意義呢?香港有不同的選舉,一人一票的區議會選舉、比例代表制的立會地方選舉、專業界別但不是人人可投,而且有公司票的功能界別選舉、1200人選舉代表選出來的特首選舉、更不要說特首選舉代表的選舉,不同形式也有(希望沒遺留),這樣的數字中間能用作比較嗎?一位區議員和一位立法會議員,票數相約,因意見不同而報導出來,議員票數自動標籤系統能正確標示出議員的認受性嗎?如果不熟識投票的地區和其他參選人的票數,根本難以下定論。

如果把系統改成每月的民意調查結果又如何? 第一資料取自誰的好?當然是港大民意調查,技術上便會比固定票數系統複雜。另外很多時結果只會反映在常見報的議員身上,"透明議員"的民望會和真正的有不少落差。

其實標籤是好事嗎?只不過把大家不認識的簡單分類,正如宅男是怎樣怎樣,80後是怎樣怎樣。結果以為對事物很了解,事實卻令人回事。更甚的把自己這些"認知"強加在別人身上,高票數的議員的話比低票數議員有力的屁話。在我來說只要議員被選入議會內,便人人平等,不會因票數多少而有分別(功能界別是怪胎,自己例外) 議員各自代表民意的多數派和少數派,各自也應該互相尊重對方的民意。所以原先政府不由他說,建議遞補機制一律由最高票數的落選名單替補,是何其不尊重議員背後的民意 =.=

所以用議員票數自動標籤系統是沒問題的,只要當作認識香港選舉制度的一部份便可以。正如了解過功能組別是甚麼,便明白多少票當選也沒意義,原因是制度上功能組別只是一個否決議案的政治機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