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20, 2013

從Ubuntu回歸回Debian~~~

昨日升上Ubuntu 13.04,結果因為一些小意外,玩死了Ubuntu。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便把電腦換回Debian。我說換回,是因為我一開始接觸Linux,便是由Debian。當時是Debian 3.0-3.1交界,差不多八年了。Ubuntu是由8.X開始,原因......當然是希望用上新版本的軟件,而且要用盡硬件Debian便要經要處理一些小問題,對當時的我感覺很麻煩。轉到Ubuntu,安裝新版本軟件因PPA的關係變得容易,硬件上的問題一下了是小了很多,但有些問題只是隨時間解決,Debian/Ubuntu沒關係~~~

回說今次安裝Debian也有小麻煩,從Testing版本安裝,一開始就...... 沒Kernel?以為是甚麼搞錯,Yes,繼續。最後完成安裝,停在GRUB2,我知錯了 Orz


由Stable版本安裝,Gnome版本 2.30,OMG =.="


要用Gnome 3要dist-upgrade回Testing。Display Card不支援完整Gnome 3,又是在nonfree,安裝合適的firmware。才變回正常的Gnome 3 ^^V


再來中文輸入GCIN/HIME,這個不算困難。最麻煩是升回常用軟件的版本,Iceweasel/Firefox、LibreOffice等等,Testing Source當然不行,但UnStable也不行,一直到Experimental才有最新的版本。用上部份Experimental Source的軟件,又要懂Force Version,花上半晚時間是少不免的~~~

這樣我為甚麼要花這樣的時間呢?用Ubuntu應該可少花一半的時間。原因只是對Ubuntu背後的Canonical公司十分不爽。今期的Mir Vs Wayland,X.org我同意是古舊之物,很多東西也不合時宜,由其是用在Ubuntu Phone。Xorg.conf每次要改便頭痛,有人行出來要改善是好事,但Mir單是Canonical能完成嗎?又一次Unity?缺乏社群的參與,還未說背後對應的支援。

Ubuntu的確能吸引一班試新的用家,試用Linux。安裝簡便,軟件庫新,也能吸引第三方廠商,如Stream。生態圈有自己的收費基制,Ubuntu ONE或Software Center是吸引。社群在deb base的環境算是活躍。但用久了用家(起碼是我)便會發現,Ubuntu對開源的貢獻實是太少,Bugs上報了,Pack也上報了,但Ubuntu就是不用。用上了但不回報上游,不止Bugs,翻譯也如是~~~

對一班因為支持開源才使用Linux的用家,Ubuntu便變得不是一個好選擇。再來以Qt Base主渡的Mir,更是另一個理由令我不一定選Ubuntu,Gnome是用gtk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