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17, 2014

被奪走的12年觀後有感~~~

上星期和朋友看完被奪走的12年,一個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之前只知它在奧斯卡獲獎,但沒有留意獲得甚麼獎項。看完我和朋友都覺得片中的人物都很立體,大時代下各人都有不同的黑暗面和無助。難怪會獲得<最佳電影>和<最佳改編劇本>~~~

在一個黑奴制度仍存在的美國﹐ 自由身黑人被拐為奴,在法制保障下好像是都市傳說一般,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正如當初在我眼中強國人拐騙小孩一樣,風險高、不符合經濟效率。但原來"自由身黑人被拐為奴"不是獨立事件,細想香港小孩健康器官的誘因也同樣令這個都市傳說得以成立也不無道理。當年要自我證明身份,現今雖由政府證明身份。但一個身處異地的香港小孩可以怎樣呢?不要說香港小孩,就如我自己被拐騙到異地,我和當年的自由身黑人其實沒多大分別,身份證明不論是那類也分別不大 =.=

再來在大時代下,黑奴的制度雖然不合人權,但人們只要一旦參與其中,就要接受黑奴制度的不義,像主角和主人之間,只要不觸及黑奴的問題,階級有序,相處還是可以的。再看看前陣子的香港,虐待菲傭成為國際新聞。菲傭口中的一聲Master,香港一些雇主便好像以為自己是黑奴口中的Master,菲傭再不是傭人,而是為自己一生賣命的奴隸,完全忘滅人與人應有的尊重,不知看過此片的"主人",會不會有所反省呢?

還有,主角在第一任主人工作時,因才華過露,而得罪小管工,差點被上吊而死,大管工雖阻止,但沒有即時救助,而其他黑人在主人前來前可以視而不見,代表甚麼呢?主角雖然無錯,但得罪白人已經不對,懲罰是必須的,以儆效尤 ,是這樣嗎?

比友人說我看電影想得太多,但用腦看電影很有趣呢 :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